页面

2013年3月31日星期日

10年的缅怀

明天,4月1日。
10年前的这一天,他和全世界爱他的歌迷开了一个玩笑。
他,选择自我了断,完结璀璨辉煌的人生,走了!

随着他的离去,往后的4月1日,
愚人节多了一份伤感。

离开人世间十年,歌迷并没有忘记他。
每一年的4月日,电台、电视台都会制作特备节目来纪念他。
而惦念他的歌迷,则会透过各种方式来缅怀他。

回顾华人娱乐圈内,没有多少位歌手,
能够像张国荣一样,经得起岁月的考验。


有些人虽然活着,但他的存在却重来没有被他人意识到。
有些人虽走了,但他所带来的影响一直活在别人心目中。



2013年3月30日星期六

看懂他的需要

幼子出世后,为了让妻儿有更好的生活,
他单枪匹马一人到新国谋生。

长达20多年的岁月,大部分时间他独自一人生活在外。
他居无定所,随着建筑工程的开展和结束,
他在新国各个角落不断的移动。

由于长期居住于工地,造就他的“随便”的生活习惯。
日常用品,随便放、到处丢。
居住环境的卫生,也随随便便。

幼子大学毕业,他60余岁。
因年迈无法再承担建筑业的挑战,
他选择离开新国,回太平定居。

习惯劳作的他,无法静静呆坐在家安享晚年。
他毛遂自荐到从事火炭买卖的亲戚家打杂。
白天忙于包装火炭,夜晚到太平街道与老友聊天。
这样的日子,他乐在其中。
对于幼子邀他到吉隆坡居住,他兴趣缺缺,
不为之动心。

5年前,因一场意外,
他不得不辞掉打杂工作,百般无奈地
随同幼子到吉隆坡定居。

年迈的他,定居于交通便利有限、举目无友的大都市,
感觉就像被囚禁的鸟,失去翱翔于蓝天的自由。
他清楚知道,这是现实环境所逼,他没有多大的选择。

为此,当有机会回太平小住,
他特别开心。

可以再次回到太平市的菜市中心,
与老友们话家常,谈谈政治,
对他而言,就是一大享受。

这样的安排,有足于帮助他释放
受困于大都市生活的孤独与无聊感。

接纳心情灰灰的我

最近,心情有点低落。
并没有特意要让自己处在这样的心理状态,
但是,心情就不知为何,经不起地心吸力的诱惑,
就是一直要往下跌。

挑脱出来,观照自我,
我知道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为此,我主动远离该负能量磁场。
籍由爬山、阅读、听歌、听闻师父开示等做法,
试着让自己放松,转换念头。

有些时候,这些做法奏效。
让我可以暂时摆脱灰灰的心境。

有些时候,脑海会因自我放松的举动而出现不同的声音。
“ 都还没有任何成就,怎能如此放逸!”,
“ 休息,是为了走更长的路!你就别这么为难自己嘛!”
这两把声音的同时出现,导致我内在冲突和争执升级。

我知道,此状况会让身边的人担心,
大家会想要尽快扶我一把,让我快快走出心情低迷的状态。

可是,大家的“尽快”可能会给我增添更多的烦恼。

其实,我当下需要的是:
1)接受当下的自己
2)正视背后的原因
3)换个角度去看待眼前的挑战

写出这三个步骤,只需15秒。
将之付诸于行动,可能需要一段时间。

多久?不懂.....
但是,请相信我。
时间到了,我就会走出来。

失落,因瞬间离去。

母亲,在我5岁时因病逝世。
那时候的我还小,对死亡还很陌生。
对于周遭一张张哀伤、哭泣的面部表情,
我不解、但内心有股莫名的恐惧。
当棺木被抬到义山、安葬与于墓穴里,
我才意识到死亡等于妈妈永远从我生活里消失。

初中三那年,身兼母职的外婆,
到亲戚家走动时,不小心绊倒,走了。
人在校园,放学后从表弟口中得知此事,
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骑脚踏车急速地赶回家。
外婆直躺在客厅旁,亲戚们忙着为她盥洗,更换寿衣。
伫立一旁的我,泣不成声。
死神突访我家,在没有预告情况下将外婆带走,
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生命的无常。

不到6个月,二哥过年后踏巴士回新加坡工作途中,
半途休息,因过马路到对面街享用夜宵,
不幸被迎面而来的车子撞上魂断公路。
半夜家中电话响起,得知此事,
隔天一早,运棺回太平火化,
面对丧子之痛,一夜之间,我爸突然间苍老许多。
那一刻,我许下一个心愿,要好好照顾自己,
绝不会再让他老人家经历第二次白头人送黑头人之痛。

中六那年,大姐得重病。
数月好,群医束手无策。
那一夜,我亲眼目睹大姐回光返照片刻,
随后她用力呼吸数秒,然后就咽下最后一口气,走了!
前后数分钟,躺在我眼前的,
从一个与他人有所联系到一个毫无生命力躯体。
瞬间,不管大姐是否准备好,
死神就是强行地将她带走。

逝者已去,生者尚寸于人世间。
每年的清明,伫立于他们的墓碑前,
除了缅怀逝世亲人与自己过去相处的点滴,
我也会因着彼此没有好好的告别,而心有遗憾。




2013年3月27日星期三

因为重复,所以苦!

早上起来,刷牙、洗面、冲凉、
换个衣服、吃个早餐。
然后,开着车子,挤入车子密布的大道,
缓缓地往上班的方向龟行去。

上班,回复上司的疑问、解答学生的升学疑问、
处理列常的行政作业、吃午餐、和同事闲聊。
午餐后,继续投入工作,直到下午5.30pm。
拖着有点疲惫的身心,将自己丢进车子。
然后,开着车子,再次在布满车子的大道,
龟行往家驶去。

这样的日子,一个星期五次,
一个月20次,一年240次。

对于初学佛者,我喜欢用这样的方式
和他分享何谓“ 轮回 ”。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对 “ 轮回是苦 ”的体会是越来越深。
在工作上只求安逸不变,不敢创新求突破,
日日重复的作业方式,乃是轮回,苦也!
工作繁琐,生活趋向机械化,
周而复始地重复性作息方式,乃是轮回,苦也!
上司与下属的互动僵化,总是习惯性重复一贯的
思维来看待对方所提出的意见,
乃是轮回,苦也!

如何摆脱轮回呢?
我想:突破、创新,日益求精的态度,才是摆脱轮回的王道 !

2013年3月26日星期二

阿兴与佛陀相遇的点。


儿时
佛教是什么,我不懂!
太平佛教会,它是间外貌朴素的建筑物。
悠然地伫立在太平市区边缘。

小学时期
佛教是什么?它是个宗教。
太平佛教会,它是个宗教膜拜场所。
声声佛号的赞颂,略带有丝丝的祥和气息。

预备班至初中二
佛教是什么?它是一门知识。
太平佛教会,它是教育中心。
透过周日佛学班,五戒、十善、八正道,诸多佛教名相,
在我脑海畅泳。

初中三至中四
佛教是什么?它是生活的规范。
太平佛教会,它是青少年的社交活动点。
佛学生活营、让情绪起伏不定、缺乏明确人生方向的少年郎,
有个安身安心的驿站。

中五时期
佛教是什么?答案不确定,它好像可以让自己心情放松!
太平佛教会,它是大型图书馆。
大雄宝殿二楼,读书声、课业讨论声、梵唄声,声声入耳。

大学时期
佛教是什么?它不是宗教,它是人生哲学。
太平佛教会,它是“娘家”。
长期在外头奔波劳累的我,偶尔回娘家,见见久未相遇的死党,
分享彼此的生活。

工作时期
佛教是什么? 它是安身立命之道。
太平佛教会,它是月下老人。
我俩坚信,以佛法为依归,共创和谐美满的佛化家庭

感恩,成长的岁月,
皆有太平佛教会的陪伴!


2013年3月24日星期日

不吃草的牛?

叶老师,我想邀请你到学校来给学生演讲,
引导他们探索自己未来的升学方向。

可是,不知你的讲师费是多少?
可否有优惠价呢?
或者,不知贵公司是否以回馈社会的方式,免费为学生们演讲呢?
学校资源有限,我们实在没有多余的经费来支付你的讲师费。

这样的情景,我不时都会遇上。
对于老师(尤其是中文老师)愿意在课余的时间,主动走到校外寻找合适的资源协助学生,我是欣赏和敬佩的。

可是,对于学校行政单位不愿将经费花在培育学生的活动上,
我就无法苟同。



讲师的专业能力需要空间和时间来养成。
讲师的专业也应得到尊重和重视。
唯有讲师的基本生活需求获得保障,他才能够专注
于提升个人的教学素质和知识,进而提供高素质的讲座内容于学生。


我们对于孩子身心灵成长活动的忽视,
将进一步合理化孩子宁愿将钱花在购买昂贵的手机,
也不愿花钱购买书籍来自我充实这个现象!

迷茫VS强力主导

这两天,人在Mid Valley。
由于公司是Sure Work教育展的支持单位,
我受邀到现场带领两场升学规划工作坊、主讲两场升学规划讲座。

趁着活动空档,我到教育展现场逛逛。
穿梭于各个参展单位的展示柜台和升学咨询区,我还以为自己
正处于商业贸易展览区。

为了达到招生目的,各个参展的大专院校可说是全力以赴。
每所私立大专院校,都总动员其市场行销团队。
为了获得家长和中学生的青睐,
大家都花尽心思在布置和装潢本身的咨询柜台。
有者,更在展出摊位上建构楼台、设立享用下午茶空间免费递送糕点,
让家长一边享用糕点、一边收集升学资料。

教育展现场,人山人海。
我伫立一旁,随意观察会场内的人生百态。

有者,已有明确的升学目标。进入会场,
直接走到自己所属意的私立大专院校,
单刀直入地询问,解除内心的迷惑,并填写申请入学表格。这个群体,算是少数。

有者,在升学抉择上和父母的期待有所出入。结果,两代之间的角力,坦荡荡地在咨询柜台上演。父亲主动询问自己所属意的课程资讯,孩子沉默不语、给脸色,做无声的抗议。

有者,与女友结伴同行,抱着到Matta Fair逛逛的心情前来教育展。
对于每个柜台市场行销员所派发环保袋、升学传单,来者不拒,照单全收。

有者,因自我认识不足,导致不知自己适合修读那个科系。手中掌握越多升学资讯,内心的迷茫和困惑感越大。因为,每个私立大专院校柜台,都极力影响他,说服他前来修读特定课程,导致他不懂哪个科系才是自己的真命天子。

家长与学生们在升学抉择上的举棋不定。
私立大专院校招生团队的强力主导和明确招生目标。
眼前两极化的画面,让我意识到生涯规划教育推广的重要性!

福兴,加油!

2013年3月22日星期五

发现生命礼物

            个案是我生命成长的催化剂。每当接触个案之前和之后,你都需要花一些时间和自己接触,整理一下自己。因为,片刻的自我陪伴,可以让你从中发现到个案送给你的生命礼物,而此生命礼物既是你生命成长的催化剂。

         如此玄、抽象的说法,我不时会有所听闻。可是,身为辅导新手的我,对此说法总是保持着半信半疑的态度看待。我是个喜欢忙碌、期待自己可以做很多、看到自己有很多成就的人。所谓的成就是需要看得到、碰触得到、可以获得他人赞赏的成果。完成几个讲座会、办完几场工作坊、上了几堂课、一星期供接了多少个个案、成功帮助了多少个个案……这些可以量化的项目,对我而言,就是成就。个案心境的转变(从辅导前的毫无希望到辅导后的重见曙光)是我评估个人辅导成效的指标,而这些我都能够具体感受得到。

        因此,对于接案前后的片刻自我陪伴,我总是显得意兴阑珊。我不晓得片刻独处需要做些什么?有些时候,我更怀疑自己是否借着片刻的独处让自己有机会偷懒。接案、接案再接案,这已成为我追求个人成就感的固定性动作。

        可是,我发现,不断地急于处理个案的问题、不断地接触个案的负向情绪,很累人。累是因为我一再把个人的心力专注在解决个案的问题上。累是因为我一再地付出自己的正向能量,而没有被个案的正向能量所滋润。“个案有正向能量吗?”。早期从事辅导工作的我,答案是否定的。我相信,如果个案有能量,他根本不需要来寻求辅导!因此,我成为的个案的充电机,要不断给个案注入正向能量。我需要引导个案看见自己的困扰,并希望他借着我的能量来解决自己的困扰。

       亲近Grace老师的Satir Model培训课程后,我对“个案有正向能量吗?”有了不同的解读。有的,个案是有正向能量的。只是,他因身陷于困惑的迷雾中,无法看清自己的正向能量。而身为辅导员的我,只需要引导个案再一次的与自我内在的正向能量接触,把它给散发出来,并运用它来扶持自己走出困惑。

         引导,不是教导。我需要引领个案去厘清自己的需要和期待。我需要引领个案发觉自己是如何一再重复无法让自己的期待得到满足的行为。我需要引领个案去接触自己过往曾有过哪些成功的经历。同时,我需要让个案知道,他积极努力地想要爬出困扰的泥沼是如何的让我为之动容。因为,我的感动和肯定话语,是他摆脱困扰泥沼的助力。更为重要的是,在引导的过程中,我需要清楚知道个案当下处在何种阶段,何种协助对他是有帮助的?哪一些目标是他能力所及的?哪一些引导是能够让他受益的?

         另一方面,辅导历程是两个生命相互影响的过程。个案所探讨的议题,可能会勾起辅导员本身尚未完全痊愈的伤口。处在急于协助个案解决问题的我,有意识到内在的伤口在滴血吗?我会不会不小心,就把自己的处理方式,应用在个案的身上呢?我会不会因个人抗拒面对该议题,而也不自觉地选择带个案绕花园而不正视它呢?我是否愿意走在个案的前半步,因意识到自己的伤口还为痊愈,而自发性的寻求辅导,正视自己的伤口呢?

         这一切,在接案、接案再接案的工作模式中,是无法有效地厘清的。我需要让自己有片刻自我陪伴,放慢脚步自我整理的时光。无法坦然面对自己、用心整理自我内在、看清自己并因发现自己的黑暗面而自动寻求治疗者的辅导员,是很难在透过辅导关系来影响个案也往内心审察,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和作出改变的。身教重于言教。个案所观察的,不是辅导员讲些什么,而是辅导员做了些什么。习惯横行的螃蟹妈妈,强硬教导螃蟹孩子要学会往前走,那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辅导,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有些时候,不止是辅导员运用自己的生命去影响个案的生命。也不见得一定是辅导员去协助个案。也许,有些时候,个案的生命历程,会变成一面照妖镜,让辅导员的脆弱面、不足一览无遗。辅导员的坦然以对、谦卑恭敬的接纳,将使这一面照妖镜产生正面的影响。

2013年3月21日星期四

爱,给于空间成长!

今天,3月21日 - SPM成绩放榜。

我刻意不让此事成为我的生活焦点。
我一再提醒自己别主动拨电给侄女,
就耐心等候她拨电向我报告其SPM成绩吧!

刻意不在乎,因为我希望她亲身经历随着成绩放榜后
接踵而来的种种体会。

此时此刻的她,需要去验收过去两年努力付出的成果。
不管是开心还是失望,她需要学会独自面对和自我调整。

接着,她将会被以下数道问题纠缠不清:
我是否该放弃理科,转修文科?
我是否该修读STPM还是到私立大学去读大学基础班?
对于曾经考虑修读的护士文凭课程,现在是否还有坚持?
若已确定要修读特定科系,该如何申请?
那所大学会比较好?
哪个科系比较适合我?

针对这些烦人的问题,我希望她会主动收集资料、向相关人士咨询,
并分析、综合各方所搜索到的资料,作出个明智的决定。
我知道,这是个难得的机会,让她学会分析各个决定的得失、利与弊。
我相信,她绝对有能力完成这个步骤。

身为关心她的小舅,要袖手旁观、按兵不动的确有点为难。
可是,我清楚知道人生是属于她自己的,她需要自己动手规划。
我不希望自己成为手握剪刀者,莽撞地将蛹剪破,
导致毛虫失去经历破蛹挣扎重生的生命历程。

我相信,她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去面对眼前的一切!

2013年3月20日星期三

幸福,就在转角处。

今天,2013年3月20日 - 国际幸福日。
我想:国际幸福日的存在,
在于提醒我们莫忘了生活的终级目标 ~ 追求幸福感。

忙碌于生活中,你是否偶尔会停下脚步,
问问自己:“ 我幸福吗?”

幸福是什么?
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截然不同。
有人会认为物质生活富足是幸福的先决条件。
有人则会觉得唯有自己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名望,
他才会有幸福洋溢的感觉。
有人则期望透过和谐、美满的婚姻生活找到幸福。
当然,大部分人都会很笃定的提醒你,拥有健康的体魄
才有福份品尝幸福的滋味。

对我而言,幸福是个既抽象且很依据个人主观感受的心理状态。
个人的幸福与否,全然取决于他看待事情的角度和心态。

选择常常将本身的视野聚焦在人生的遗憾、缺失和不足者,
常常会与幸福擦肩而过。
选择常常以感恩、知足、平常心看待生活的得失者,
则就算只是在大牌档吃碗云吞面,也觉得幸福洋溢、开心无比。

人生,本来就是得失兼俱、喜怒哀乐并存的剧本。
当我们看清此真相后,幸福就离你我不远了。

是的,幸福不需要你刻意去追求或拥有了什么才会得到。
只要你愿意用心品尝生活,
幸福,它无处不在!

2013年3月19日星期二

介入,智慧与技巧并重!

职场上,我对自己的期待是:不做制造事端、搞问题者,
而是要积极参与公司的建设,对公司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个人的想法,并协助思考解决方案。

为此,当意识公司在运作上出现状况,
不管它会否间接或直接影响到我的工作进展,
我都会主动介入了解,并在自己能力范围所及,
给予合适的帮助。

近期,我发现恰到好处的介入,
不但需要技巧也蛮考个人智慧。

在决定要介入之前,我常会思考:-
如何在介入的过程中,不让其他同事觉得你越界、多管闲事?
如何介入,才不会让老板觉得你是在刻意找渣?
如何介入,才不会让同事们觉得你在捧老板大腿、成为老板的应声虫?
如何介入,才会让问题有效解决、大部分人都皆大欢喜?

而在思考以上的问题时,我一定会事先确认自己介入的动机
是善意且以公司的权益为大前提的。
对我而言,“摆正念头以善为出发点”,这样的信念是重要的。
毕竟有了善的念头,后续的行动才不会造就恶的果。

因此,介入的第一个举动,我会先向涉及者说明我的出发点和用意。
让对方意识到,我是站在双赢: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基础,来介入此事。

这样的共识,有助于缩短彼此的距离、减少彼此的猜疑、
并促使大家放下小我的思维,从大我的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2013年3月18日星期一

不同时空,不同诠释!

我爸的那个年代,
男人为了养起一头家,远离家乡到外国跳飞机,
是个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

我的这个年代,
很多男人,虽然也要负起养头家的责任,
可是,对于要长期远离家乡到外国工作,
我们总会有所迟疑。

我爸的那个年代,
工作回家,除了享用老婆所烹调的晚餐,
就是翘起二郎腿,端坐在客厅看报纸。
陪伴孩子,在孩子睡前说故事这码子事,
根本不在其字典内。

我的这个年代,
帮孩子换尿布、分担家务、
假日陪伴孩子到公园探索大自然...
才是好男人、好丈夫应有的举止。
大家都期望自己驰骋职场的当儿,
也能够成为一名称职的奶爸!

我爸与我,因身处在不同的时空,
而对“丈夫”、“父亲”这两个角色,
有不同的诠释。

2013年3月17日星期日

这是你要的政府?

当大部分的政府学校,已不再发挥培育人材的功能,
我们只好将希望寄托在独立中学、私立中学、国际学校。

当警察无法保护我们的人身与财富安全,
我们只好自掏腰包,批请外劳当保安人员,驻守在我家园四周。

当医院无法及时提供我医药治疗,
我只好多留意自己身体,多买几份保单以应付庞大的私人医院的医药单。

当政府没有将资金注入高等教育学府,培养更具竞争力的人力资源,
我们只好在大专生毕业后,再自掏腰包给予培训。

政府的角色是什么?
难道不是花更多时间在建立良好的制度、体系,
以便我们能够有更好的教育、培育更优秀的人才、
提供良好的医院服务、保障人民的安全吗?

显然地,一切都走了样!


希望你我籍由13届全国大选近在眉睫,
认真想想:如何享有手中的一票,选出较像样的政府。

20年,一切依旧?

20年前,我是一名中学生。
学校里会有两群学生:会读书的和放牛班的学生。

两群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画面显然不同。
会读书的学生:读书、考试、分数、补习、参与校园活动。
放牛班的学生:聊天、睡觉、成为学校的“保安”人员,上课时段在学校四走“巡逻”。

20年后,我是一名升学辅导推广工作者。
重回学校,依然遇见同样的两群学生。

可是,让我感到不安、担心和失望的是
放牛班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
他们在学校的生活方式依然如故:聊天、睡觉、成为学校的“保安”人员,上课时段在学校四走“巡逻”。

我不止要怀疑:我们的教育制度,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013年3月14日星期四

谢啦!《你怎么说?》制作单位。

昨天下午,驱车南下丰盛港途中接到
RTM 2《你怎么说!》节目制作助理的来电。

这星期日《你怎么说!》的访谈主题为:“ 第13届全国大选在即,首投族如何善用手中这张票。” 她希望我剖析首投族的心态,并在访谈过程中说说首投族对此次大选有何期许。”

思考片刻,我婉拒她的邀请。

不容置疑,我是关心政治的。
我时时跟进第13届全国大选的最新进展;
我曾经独自参与Bersih 2.0、人民崛起大集会、绿色苦行等活动;
哈!我甚至自爆其短地在面子书上分享我对当权者施政的浅见....

以上的举动,纯粹是因自己无法忍受
国运因政客的恶搞而逐渐衰弱。
我希望籍由本身的主动关心,能够对
导正国运发挥些微弱的影响力。
当然,更希望它能够促使自己和他人能够
更有智慧地善用手中的那张票。

可是,我清楚意识到自己并非政治领域的专家。
我相信,许国伟、迦马、黄进发、唐南发、傅向红、
植建成等人,会是此节目更理想的人选。

这是个难得的空间,就该让这领域的专才
来畅谈本身的见地,启迪民众。

对于《你怎么说!》节目制作的错爱,
我只能说声:“谢谢!”


备注:身为年轻、中间、理性选民的我,更期待 “纳吉VS安  
            华” 的辩论。就不知我国有哪家媒体公司愿意满足
            我们的心愿?

无关牛肉!

妻任职于全宿舍学校,全校的师生以巫裔居多。

身为华裔的她,算是学校内的少数。
这导致她不时会感觉到自己并没有获得适当的尊重。

今天中午,接到妻的来电。
电话筒另一端的她,语气略带不忿。
“ 刚才学校赠送饭盒给学校全体师生。可是,当我将饭盒打开,却看见饭盒内有数片牛肉。我拿着饭盒到负责派送饭盒的巫裔老师面前,希望她跟进处理。谁知,对方却很不屑地回答:“将它搁置一旁就好啦,何必大惊小怪呢?”。

让妻生气的,不是眼前的牛肉。
为人师长的她,仗着自己是学校的大多数,对于属于少数者的文化习俗,可以如此缺乏敏感,甚至于不在乎。这才是让妻愤愤不平的地方!

妻拨电和我分享此事。除了希望我能够适当地同理她的感受,她也想听听我会如何处理此事。

“ 不妨先检视下你与该巫裔老师的关系。若你俩关系基础不错,且彼此能够开放和坦诚交谈,你就将内在的感受和期待告知她。在表达的过程,尽量让对方知道你之所以如此在乎此事件,因为你希望彼此的关系能够在相互谅解、尊重的基础下持续成长。” 

“当然,在你选择走出这一步之前,也先衡量下对方是否值得你这么做。若对方是位自我种族优越感超强、常常忽视他族的存在者,你就免花心思、费心力在搓摩如何处理此事。我们就以悲悯的心情,看待她的无知就好!” 这是我给妻的回应。

不管妻后续会有何举动,
对于妻选择不息事宁人、主动发声争取自己
应获得尊重的举动,
我是欣赏且引以为傲的。

它,不是件小事。
不管你是华人、马来人、印度人还是土著,
当自身的文化、语言不获得同等对待时,
我们都要理直气和地去回应,争取!

唯有这样,身为大多数的族群,
才有机会学会以谦卑的心态,
与其他族群共生共荣!



2013年3月13日星期三

电影观后感 - 笔下求生!

昨夜,看了一部电影 - 笔下求生。
故事情节铺成虽有点沉闷,但却蛮引入省思的。

故事的男主角是名税务稽查师。
故事的女主角则是一名小说家。

电影的开端,就将焦点聚焦在男主角一成不变、规律且有条理的生活。不久,男主角开始觉察到其耳边不时会有女性声音,在叙述着他当下的生活状态,甚至不经意地听到他将不久于人世。

生命可能遭遇不测,让他心升恐惧。
为此,他试着透过寻求各个管道的援助,
希望能够尽早确认这把声音的真实性。

在一次与文学研究学者的对话中,他无意中在该学者的办公室听到那把熟悉的声音。那把声音从电视荧幕中播出,而出现在荧幕内的是一名著名的女文学小说家(女主角)。

他急速寻找该女文学小说家的住址,
希望能够当面和她弄清此事。 

他的出现,让女文学小说家大吃一惊。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在撰写小说过程所虚构的人物,不但活在另个空间,
且如今还活生生伫立在自己的面前,
希望自己能够改写其未来,不要让他死于非命。

女文学小说家的创作理念,就是推崇死亡、否定的生存意义。
她过去的著作,故事的主人翁最终都要死于非命。
男主角的要求有违其信念,这让她有点左右为难。

男主角自知本身无法左右她的创作立场,唯有黯然离去。
由于自知本身的生命将操控于她手中的那支笔,
也确认耳中叙述状况的由来。
他选择以豁然的态度面对眼前的生活。
他勇敢去完成少年时期未圆的梦想(弹电子吉他)、
向自己心仪的女生示爱并顺利展开恋情......

男主角豁然面对死神的态度,给予女小说家蛮大的心理冲击。
这也间接动摇她的创作理念 - 唯有凸显主人翁死于非命
才能凸显文学的价值。

最后.....
她决定要破例,让他不死!

如何?这样的结束,你满意吗?

如果让你有得选择,你会希望自己是那名税务稽查师?
还是撰写他人生命故事的小说家呢?

2013年3月12日星期二

物极必反?也许吧...


我性格属外向,不喜欢长时间盘踞在一个工作点上班。
为此,对于工作上偶尔有机会离开办公室,到外州去跑动跑动,
我特别喜爱。

出外公干,乐趣蛮多。

乐趣一:驱车奔向目的地的过程,同事们的活动空间都局限在车子内。
由于当暂时不需处理公务,大家可以有较多的空间闲聊。
一路上,有说有笑,间接地也促进彼此有更深入的了解,
进而拉近彼此的距离。

乐趣二:外出公干,意味着我有机会跳脱生活的常态。旅程中所接触的人、事、物所带来的新鲜感,不但激发我的好奇心,也拓展我的视野。每到一个地方,就去品赏当地的小吃、观察当地人的生活作息、看看各个地方政府如何规划和管理当地的建筑物和交通。这种边工作边游走的感觉,真好!

乐趣三:因为公务在身,行程中的所有开销(吃、睡、交通费)皆归公帐。整天外出公干,都不需要花自己的钱,真爽!不止如此,公司还会补加出外公干津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还有机会到西马各地走透透,还有附加零用钱。这样的好康头,只有出差才有!

可是,不晓得为何?
近期,我对外出公干这回事,兴趣缺缺。

也许,人生已来到另一个阶段。
对于游牧到处趴趴走的日子不再有所留念。

也许,看着内子一人守护着家,
独自挑起照顾父亲的画面,我心升愧疚。

也许,长时间奔驶于西马各个城市乡镇,
导致身心出现疲态,渴望能够有较充裕的时间留驻于一个据点,
让身心安歇。

老天爷,有时就会给我开个玩笑。
曾经属于自己的最爱,却因为过于频繁降临于己身
而心生厌倦。

对于老天爷所开的这个玩笑,
我除了“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别无他法!

2013年3月11日星期一

给侄女的一封信

侄女,你好!

         上星期五的约会,我透过职业探索卡的运用,引导你探索中五毕业后的升学方向。将近2小时的探索过程,你的慎重思考、谨慎筛选、小心求证的态度,让我感受到对于未来的升学路,你是认真且在乎的。

        考完SPM,意味着中学生涯也将随之谢幕。一旦确认要修读护士课程,你必然要面对离家到外州修学的日子。小舅知道,游子的生活,你并不向往。你是位懂事、贴心和爱家的孩子。你不舍得离开父亲和外婆。你希望自己能够守护在他们身边。你的心愿,小舅怎会不懂呢?我想,若你父亲有勇气放下严父的面具,说出其内心话。我敢担保 - 他也是舍不得让你你一人在外独自生活。

         随着年岁的增长,你会发现到生活常常会出现矛盾,让你我不知该如何取舍的时候。为了充实自我,为自己的未来做更扎实的装备,我们不得不离开家乡,到外州留学。这本是件值得开心、且令人期待的一件事。可是,短暂离别所引发的乡愁,却可能导致我们裹足不前,一再考虑延后我们扬帆启航的时期。同样的,为人父母者,父母总是盼望孩子能够尽早学有所成,并有足够的能力独自面对自己的未来。可是,看着孩子的身影渐行渐远直到从本身的视线中消失,父母内在的落寞是身为孩子无法体会的。因此,在为孩子张罗远行留学的过程中,父母的心情也是悲喜交加的。

          侄女,你相信吗?这样的不舍虽然不好受,却是值得庆幸的。因为有爱,所以不舍。这份不舍,多少凸显出你俩深厚的父女情。因此,你对父亲的爱,并不会因为人不在而消失。相反地,出走,可能是你以另一种方式来回馈父亲对你的爱。籍由出走,让你有更大的空间,锻炼自己因对生活的能力、拓展自己看待事情的视野、强化本身的谋生技能,以便在父亲迈入老年时,自己能够有足够的能力,给予呵护与扶持。

         电话另一端的你,语带哽咽地与我分享你的不舍。我无言以对。无言,因为我知道你需要一个空间释放你不舍的情绪。可是,我衷心的祝愿你敞开双翅,飞翔宽阔的未来!


期待你展翅飞翔的
小舅

2013年3月10日星期日

快乐的果,需要快乐的因!



我将会快乐,如果我物质生活充裕!
我将会快乐,如果我与相爱的人长厮相守!
我将会快乐,如果我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我将会快乐,如果我拥有青春常驻、金刚不坏之身!

因为对此信念坚信不疑,
我终其一生,用我全副精神及心力想要捉住“快乐”。
但是,最终的结果就像夸父一样,从来不曾把太阳握在手心!

往外在寻求快乐,犹如水中捞月。
内在心境的净化,才是趋向快乐的不二法门!
佛陀慈悲的法语,犹如伫立在海岸的灯塔,
给予浮沉在大海中的众生,归航的方向。

内心的净化,从观照自己的身口意开始。
犹如静候在小洞的花猫,
从不让老鼠,从自己的掌中逃脱。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快乐是因,用身口意来行善则是创造快乐的缘。
痛苦是因,任由贪嗔痴滋长在心中则是加快痛苦到来的缘。
快乐与痛苦,在于你选择要创造什么因缘!

原来,创造快乐可以很简单!

成功 = 会读书?

回顾过去1年到学校推广生涯规划理念的过程,
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总有一些让我难忘的画面。

30分钟演讲后,有一位学生留下,希望可以和我单独的交流。

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省思和探索,
我发现自己不喜欢学校所教的科目。


老师,我可以选择以自己的方式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吗?
老师,我可以依据生活的需要来学习我觉得有用的知识吗?
老师,我可以选择放弃考试,但是透过自修,报读认为对自己
有帮助的课程来自我充实并提升自我吗?
老师,如果我放弃考试 - 考入大学 - 考张文凭- 到社会谋职,
我是否就无法成功呢?


Form 5的学生,会有这样的思维,实在让我感动。
能够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有勇气排除跟大队的思维,
实在让我为之动容!
将近20分钟的交流,针对他所提出的疑问,
我并没有给他一个很具体的答复。

我只是适当地引导他,让他知道,他的想法和决定,
可能要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会有的收获是什么。不回答,并不是因为我没有答案。

不回答,因为我发现他是个有想法、有行动力的年轻小伙子。
前方的路,会是如何。
我想,他可能有能力去面对和担当。
他是否会成功,没有人知道。
我想,成功与否,并不重要。

他,选择不跟风。
他,用行动来实践自己的想法。


这,已是成功!
祝福他!加油 ! 



出走,拓展视野!

婚前,我对旅行兴趣缺缺。工作,是我生活中的大部分。

尤其是在新纪元工作的那段岁月,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在

同一栋建筑物内:宿舍在10楼、上班地点在2楼、三餐解决在

G楼。



婚后初期,我依然对旅行没多大兴趣。

我太太是个比较懂得生活的人。

每年,她都会希望有机会出国走走。

对她而言,购物团绝对不是她的首选,豪华团(吃贵、住高

级)更不是她的心头好。她只希望能够藉由出国走走,跳脱生

活的常态,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吃些道地的小吃、欣赏不同国

度的建筑风格与民俗风情。


初期,对于太太的邀约,我本着“用对方喜爱的方式来疼爱

对方”的原则奉陪到底。一次、两次、三次.....

渐渐地,我不自觉地爱上了出国走走这玩意儿。


出国走走,意味着允许走向未知,让自己有个冒险的际遇。

走在全新、陌生的国度,眼前所展现的人、事、物,都会激发

起自己的好奇心和渴望探索的欲望。


它,不只给我的生活带来许多新的元素。

它,更迫使我重新检视现有的生活常态,

挑战早已根深蒂固的“理所当然”之思维和行为模式。



出走,让自己处在全然陌生的环境。

搞不好,你会因此重新找到自己!

这,就是我爱上出国走走这玩意儿的最终“祸首”!


老婆,什么时候我们再出国走走?

转化烦恼为菩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生活中,我们常会与人相处。在人群中,有些人也许会是他人生命旅程中的导师,有些人则将扮演阻碍他人发现人性真善美的“障碍物”。当然,在我们内心深处,我们不时期待指点迷津的导师能够常常环绕在自己
身旁。

     一般上,一旦生活中出现“障碍物”,我们都会感到惊慌失措。“为什么她总是以怨报德呢?”、“为什么我的善心却成为他从我身上榨取钱财的切入点?”。我们开始置疑:“哎,哪来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眼前的这些人,除了让人讨厌,哪来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可是,如果我们愿意放下自己的懊恼心,往深一层剖析,其实,他正是我们人生旅程中的导师。他的占便宜,让我体会到以善心、慈悲心对待走进我们生命里的众生固然重要,但是却不可忽视智慧在行善中的功能。缺乏理智判断的行善,不但不会累积福德,相反地,可能会造就更多的恶行。

2013年3月7日星期四

内在平静,从自己出发!

当人际关系出现争执时,我们总是轻易地将食指指向对方,并大言不惭地说: 都是你的错!


当工作表现不获得上司的认同时,我们总会闷闷不乐地地说:只怪我怀才不遇,千里马难遇伯乐。!


当孩子步入青少年时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再听取我们的劝解时,我们会语带无奈地说: 哎!我家的小孩就是不比人家的乖巧、温顺,还能怎样?


当自身的健康因缺乏保养而开始百病从生时,我们总会自叹倒霉地说: 唉!我真倒霉,就不见他人也像我这样,长期与药物为伴。


当夫妻关系因冲突不时发生而进入冷战时,我们只好怨天犹人地长叹:唉!为何我总是无法遇上温柔体贴、贴心相伴的另一半?


以上的生活案例,你熟悉吗?

是的!很多时候,当生活上遇见问题时,我们都会将问题产生的因素归咎于外在。当问题发生时,我们甚少反躬自问:我会否是问题发生的导因之一?

因此,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我们就会采取指责(都是你不好!)、劝解(希望他人改变)、逃避(不愿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和讨好(一味地迁就他人,希望对方不再惹事生非)。

问题缠身,常导致我们被负面情绪所捆绑,进而使到内心无法处在平静、祥和的状态。一再地将问题的导因归咎于他人,常常期待他人来为自己解围,不但无法让自己早日摆脱问题的纠缠,反而会不自觉地使自己处在自艾自怜的心理状态。

显然地,“承担责任,坦然面对”才是面对问题的最佳方案。面对问题,我们先不急着思考:“谁是罪魁祸首?”。首要一步是先深呼吸,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然后,花些时间思考三个问题:“问题的产生,我该负起的责任是什么?”、“若要问题可以圆满的解决,我该做些什么?”和“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我能够承担的得与失有哪些?”。

在思考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我们都先从“我”的角度出发。唯有先将“我”摆在一个平静的姿态去看待问题,问题才有可能找到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我们不会,也无法从“对方”的角度去考量。毕竟,在“我”和“对方”之间,我们唯一能够掌控和要求的是“我”。“对方”的想法、行为和心态截然不在我们可以掌控的范围。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相互影响的。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我所释放的善意,都有可能会减少对方的敌意,促使我俩的冲突点得以降温。我主动采纳 “承担责任,坦然面对”的态度,可能也会感染对方,促使对方也采纳同样的姿态共同面对眼前的问题,让问题得以早日圆满解决。

是的!内在的祥和、平静,从自身开始。

2013年3月5日星期二

乐差苦差,取决于我!

我喜欢讲课,
尤其是对着一大班青少年分享。

对于本身的工作,我都一直期待能够
将大部分的工作时间聚焦在讲课这回事。

为此,我可以放下身为讲师的身段,主动拨电到全马各个中学,
告知学校辅导老师我擅长讲课,也愿意驱车到学校去给学生演讲。

为此,为了区区1小时30分钟的演讲,
我愿意消耗将近6小时的车程,在同事的相伴下
横跨东西大道到东海岸去。

演讲,令我着迷的地方,
在于能够和听众们做近距离的接触,
并从他们积极参与、热烈反应中得知:
我的出现,改变了他们看待事情的角度。
我的分享,激发他们认真看待自己的生涯。

是的,他们的真诚如实的反应....
多少凸显我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今年,我的讲师生涯有了少许变化。
到学校演讲,变得不是那么单纯,也让我开始觉得有点累。

除了要自行开车到目的地,我还需要协调讲座前的筹备细节、
活动现场张挂讲座布条、载送旧杂志到讲座现场向学生兜售、
向学生们推广读者俱乐部的优惠并希望他们加入等琐碎事。

这些事情并不难处理。
可是,它却消耗我的能量、分散我的专注力,
进而导致我身心较容易疲惫。

我衷心希望这样的现象不会维持太久。
我更希望上司能够意识到我的辛苦,尽快聘请新同事前来支援。

在等候转机的当儿,
我只能够不断提醒自己:
工作没有十全十美,提起正念将焦点聚集在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上!

2013年3月3日星期日

华裔辅导老师,你们在哪里?

因为工作的关系,
近来我常到中学跑动。

走入校园与老师们接触,我发现学校华裔辅导老师人数正逐年下滑,
而越来越多非华裔辅导老师任职与国民型中学。

辅导历程,涉及到两个生命体(个案与辅导员)在互动。
学生是否愿意前来辅导,常常取决于他对学校辅导老师的信任度和辅导历程给予他的感受。

在国民型中学,学生大部分毕业于华小。
华语是他们日常交谈的主要语言。

若他们需要寻求辅导老师的协助,华裔辅导老师绝对是他们的首选。
对学生而言,能够以自己所熟悉的语言来清楚阐述自己的困扰和期待,
且和与自己拥有同样文化背景的师长交谈,显然是太重要了!
这也有助于提升学生主动向辅导老师寻求咨询的意愿。

为何华裔辅导老师人数逐年下滑呢?
从各校辅导老师所给予的回馈,理由甚多。
有则提及辅导老师工作繁多琐碎,导致有意加入此行列的新教师却步,闻辅导老师一职而心寒。

有则提及近年华裔生申请报读心理辅导系所需的积分不断提升,
导致越来越多学生被拒绝于辅导系大门之外。
这种说法无法考证。可是,从正在就读此科系的学弟妹口中得知,
近年来就读于国立大学心理辅导系的华裔子弟的确有明显的减少。

不管促使华裔辅导老师人数减少的原因为何?
重点在于,此现象必须要尽早受到关注。
毕竟,时下青少年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扰极多。
他们迫切需要能够找到一个可以陪伴、聆听和引导的对象。

切莫让文化与语言的差异,成为学生们寻求协助的障碍!

不求高薪,只要导师引导!

大学毕业,到社会谋职时,你最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公司给予的待遇和福利?
公司所提供的工作环境?还是公司给予你发挥的空间?

我重视的是:能够给予引导的职场导师(Mentor)。修学期间,我对辅导员的职务、如何待人处事,都停留在书面上的理解。
而且,课本上所提及的内容,很多时候又是以西方国家的情况为依据。

因此,当时身为辅导界的新手,我迫切希望能够找
到一名资深的辅导员,成为我的职场导师,
让我有机会从实际的工作情景,去搓摩何谓辅导员


踏入职场初期,能够到新院工作,是个缘份。能够成为如湘的下属,则是我的福气!将近5年的共事,从她的身教,我对身为辅导员有了新的理解和观点。


我不是问题专家,个案才是自己问题的专家。我的出现是去Empower 个案,而不是让个案觉得他很无能,需要我的援助。


这样的认知,让我重新反思自己对辅导员角色的诠释。虽然我是你的上司,可是我更看重我们的关系。我希望彼此的沟通,是开放、一致的。


这些话语,不是1 Malaysia (只讲不做!),而是实实在在地落实在工作互动上。


这样的互动关系,让我意识到个人的价值感,不该受限制于职位的高低。职位的不同,只是彼此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承担的责任有所不同。

这样的互动关系,让我可以自由的说、自由的想、自由的感受。

这一份自由,对身为一名助人者的我而言,很重要!
是的,踏入职场初期,找到好的学习楷模,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