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工作表现不获得上司的认同时,我们总会闷闷不乐地地说:“只怪我怀才不遇,千里马难遇伯乐。!”
当孩子步入青少年时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再听取我们的劝解时,我们会语带无奈地说:“ 哎!我家的小孩就是不比人家的乖巧、温顺,还能怎样?”
当自身的健康因缺乏保养而开始百病从生时,我们总会自叹倒霉地说:“ 唉!我真倒霉,就不见他人也像我这样,长期与药物为伴。”
当夫妻关系因冲突不时发生而进入冷战时,我们只好怨天犹人地长叹:“唉!为何我总是无法遇上温柔体贴、贴心相伴的另一半?”
以上的生活案例,你熟悉吗?
是的!很多时候,当生活上遇见问题时,我们都会将问题产生的因素归咎于外在。当问题发生时,我们甚少反躬自问:“我会否是问题发生的导因之一?”。
因此,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我们就会采取指责(都是你不好!)、劝解(希望他人改变)、逃避(不愿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和讨好(一味地迁就他人,希望对方不再惹事生非)。
问题缠身,常导致我们被负面情绪所捆绑,进而使到内心无法处在平静、祥和的状态。一再地将问题的导因归咎于他人,常常期待他人来为自己解围,不但无法让自己早日摆脱问题的纠缠,反而会不自觉地使自己处在自艾自怜的心理状态。
显然地,“承担责任,坦然面对”才是面对问题的最佳方案。面对问题,我们先不急着思考:“谁是罪魁祸首?”。首要一步是先深呼吸,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然后,花些时间思考三个问题:“问题的产生,我该负起的责任是什么?”、“若要问题可以圆满的解决,我该做些什么?”和“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我能够承担的得与失有哪些?”。
在思考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我们都先从“我”的角度出发。唯有先将“我”摆在一个平静的姿态去看待问题,问题才有可能找到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我们不会,也无法从“对方”的角度去考量。毕竟,在“我”和“对方”之间,我们唯一能够掌控和要求的是“我”。“对方”的想法、行为和心态截然不在我们可以掌控的范围。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相互影响的。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我所释放的善意,都有可能会减少对方的敌意,促使我俩的冲突点得以降温。我主动采纳
“承担责任,坦然面对”的态度,可能也会感染对方,促使对方也采纳同样的姿态共同面对眼前的问题,让问题得以早日圆满解决。
是的!内在的祥和、平静,从自身开始。
是的!内在的祥和、平静,从自身开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