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4年1月11日星期六

回顾,感恩一切!

走到乡区马来学校,亲眼目睹一名华文老师,
身体力行 “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精神。
为了让孩子有机会继续修读华文,
一人单挑负责全校的华文课,
从中一到中五。

面对无法融入应考、填鸭式的教学环境,
却积极为自己寻找出路的后半段中五生,
“老师,我不考SPM可以吗?SPM成绩优越,不代表前途一片光明?不是吗?” 这一句话,出自一名中五的口中,
让我深思很久。

连续2个星期,从新山、居銮、巴株巴辖、马六甲、芙蓉、
怡保、大山脚、槟城到亚罗士打。
9个城市,每天带领两个场次的工作坊、
每个工作坊为时2小时30分钟。
这样马拉松式的演讲,3年里,经历了3回。
总共引导约12千的高中毕业生探索其未来升学方向。

飞到东马,
一星期的时间,主讲10多场的生涯规划,
一边演讲、一边游山玩水。
近距离接触东马,内心有股愧疚感。
1个马来西亚,东马和西马的发展尽然差异甚大。
相较于西马,东马的天然资源是丰富的。可是,东马的发展,尽然不如西马。 

编写了两本升学规划手册,
亲身经历感受到编写手册的甜酸苦辣,
看见中学毕业生,参与我所指导的升学工作坊。工作坊里人手一册,籍由手册内的学习单、有系统、一步一步地去规划自己的未来升学方向,
乃是编写此手册的最大满足感。

一年,游走于南北大道数回,
吃遍西马各地的好吃、体验每早睡醒:“ 我人在何处?”,
感受西马各大小市镇的风土人情。

学习如何在教育推广和企业生存中找到平衡点。
教育工作,不能够只是凭着一股热忱,
如何找到资源(俗气一句: Money)来让教育工作能够持续,
成为我在推广任何教育活动时,需要思考的角度。
这样的思考历程,让我在教育工作上变得更务实。

有空调的大礼堂、靠近停车场的篮球场、佛教会大雄宝殿、
大型教育展的开放性展示舞台、科学实验室......
近100场的讲座会,就在不同的空间、逐一完成。
这样的经历、不止激发我的应变能力调,更让我学会如何不因场地的限制而影响演讲素质。

主导策划两个场次的辅导专业培训,邀约台湾洪莉竹教授,
给国民型辅导老师上专业的辅导培训课。
看见老师们带着充电满满的心情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真好!


升学情报辅导中心主任,这一个角色,
让我过去2年里有了以上的种种生活体验。

感谢促成这一切的种种因缘!







2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