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方向不确定,
是成绩表现欠佳的学生才会面对的问题。
这样的论点,你认同吗?
经由过去年多到全马各地趴趴走与学生们直接的接触过程中,
我发现以上论点已开始站不住脚。
老师,我SPM考获全A的成绩,但是我不知道我要修读什么科系?
老师,以我的成绩(8A+、2A),什么科系比较适合我?
老师,我妈妈说以我的成绩,我读医科应该不是问题,你觉得呢?
这样的问题,对我而言,一点也不陌生。
可是,他们一副“我不知道” 、“我不确定,你来告诉我” 、“ 不懂,就是要让专家指点迷津”
的脸部表情,我内心不禁有点寒颤。
也许,这就是马来西亚教育政策的成果。
如何评估学校的表现?学校在政府考试有多少学生考获全A。
如何评估学生的表现?该学生是否学品兼优。
为什么是学品兼优而非品学兼优呢?
这从进入国立大学的申请条件- 90%学术,10%课外活动中看出端倪。
如何评估10%的课外活动?就看你参与的活动是国际、
州级、县级还是校内的活动。
当然,也看你在特定活动里所担当的职位为何。
有了这样的评估制度,学生们也很精明的筛选本身所参与的课外活动。
只要相关活动有助让自己拿到较高的课外活动分数,
大家就一窝蜂地往那个活动里去争位置。
这样的评估制度,间接地也养成了学生们的功利思维 ~对未来升学无帮助的活动,事不关己,则己不操心。
学生们早已忘了学校课外活动的最初用意:丰富个人的生活经历,
从中发掘自己的能与不能。
这样的教育制度,对期待透过提升人民素质来增强国家生产力的大马,简直就是一大讽刺!
毕竟,人才的培育,需要先有生涯适性发展的信念为基础。而适性发展的基石则建立在激发学生认真思考“我是谁?”
再多的A+,不见得可以保障你有光明的未来!
如果,你对自我的认识不足,不懂得将自己摆在合适你发展的位置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