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甚少需面临做抉择的局面。身为家中的老幺,家里的大小事,我不需操心。样貌平凡、缺乏领袖魅力与特质的我,更少有在课外活动中扮演决策者的机会。因此,只要“按时”吃喝拉屎睡、课业准时交、考试不要捧“鸡蛋”、好好的做他人的跟班,就好了。日子过得还蛮写意的。不需要做太多的思考,更不需要具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
生涯规划?对我而言,简单得很,跟大伙儿不就行了吗!?考完PMR考SPM,成功考获SPM就升读大学先修班。如果STPM成绩允许,就进入大学。哈哈哈!好熟悉的对白,童话故事都是这样子讲述的)。感觉上,只要自己照着大伙儿的步伐往前走,就绝对错不了!我从来不曾问自己,万一自己的成绩无法和一般人一样,可以成功升读大学,我该怎么办?
可是,1995年SPM成绩放榜后, 我竟然名落孙山!我惊然发现,我已无法再次避上眼睛、Shut Down 大脑,跟着大伙儿的步伐就读中六大学先修班。眼睁睁看着大伙儿如常的回到母校继续扮演学生的角色,伫立校门外,孤独、失落和不安,塞满我的心房。
“我该怎么办?”这问题,不曾间断地在脑海里沉浮。家中,我的学历最高。大姐就读至中五便辍学了。升学这一回事,家人一点概念都没有。“你看着办吧!有能力你就继续念书,不然就出外工作。”这是家人唯一能够给予我的建议。我六神无主,家人的建议,对我而言,并无法安抚我忐忑不安的心。为此,我到学校咨询老师们的看法、到佛教会听取佛友们的分析和建议、回到死党群众索取他们的见解。感觉上,当时的我,就像无头苍蝇般,横冲直闯,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请为我做决定!”。
“你不妨考率重考SPM,再给自己一次翻身的机会”、“算了吧!不要再浪费家人的钱,开始找份工作,挣钱分担家里的经济吧!”、“福兴,失败是成功之母,不要轻言放弃!读书是唯一改变你家境的道路。”、“去私立学院修读 Diploma咯!”、“政府学校不收留你,私立学院可以收留你呀!你可以去私立学院就读中六,再以校外生的身份报考STPM。” ….对于我的请示,大家反应都非常地积极。你一言、他一句,给了我一“箩箩”的建议。
我觉察到,在倾听大家的建言时,盘踞在心中的焦虑和不安,不但没有烟消云散,反而变得更为显著。显然地,这些建议都是要我独自去面对、独自去执行。我不习惯成为独行侠!独行,意谓着要独自承担作决定后的成败。我对自己没有信心!我想要成功,但是,我不认为单靠自己的力量,我就能够成功!“习惯跟大队”的我,总觉得独自面对所要承担的风险太大了。“有没有更好的建议,是能够让我不需一个人去承担的?”。我心在呐喊着。
另一方面,SPM成绩的重挫使我害怕再次面对失败。在听取大家的建议时,我总是小心翼翼的分析、省思、整理、确认、再探询、再分析、再省思、再整理……希望自己的深思熟虑能够为自己做出一个十全十美、不会再次和失败“相遇”的抉择。每听取一个建议后,我心中便在盘问自己:“还有更好的建议吗?”这是关系到一生的决定,不可轻举妄动!下错一步棋,全盘皆输的信念,导致我很多时候在听取他人建议后,总是举棋不定!
长时间活在“Hidup segan, mati tak mahu”的状态让我心灵逐渐干固、憔悴。理想和现实的拉扯,让我不知所措。可是,生活是现实的。地球并不会因为我而停止转动。它依然环绕着太阳公转,亦不断地在自转。日子一天天地流逝。面临做抉择的日子越来越迫近。抛硬币(如果是“公”就选择到私立学院就读中六,如果是 “花”就重考SPM)、拈撕白菊的花瓣(去、不去、去、不去…..)、向祖先问卦等等方式,也随着时限的逼近派上用场……
X X X
当下,回顾这段抉择过程,心中感触良多。看到自己过度自我保护、不愿担当的样子,心中就有少许的不屑(呵!天底下尽然还有如此的男人。)。可是,对于自己最终还是勇于豁出去,挑战自己的非理性思维,心中依然有些许的感动。豁出去,只因在某个佛学讲座,听了师父的一席话:“你只能够依据你所荟集的资料、当下所俱足的因缘做出最合适你的选择”。它,让我放下对过去舒适环境(成为他人跟班)的执取、割舍自己对未来不知的焦虑。它更使我学会不把个人的抉择交托与命运(抛硬币、拈撕白菊、问卦)来主宰。相反地,审察内在的心声、厘清自己的目的和期待、收集足够的资讯、给与自己勇气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成为了我面对抉择的不二法门。
感谢这一段抉择的历程,它让我瞬间长大许多、思绪成熟不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